摄影师姓名或ID:    密 码:     取回密码  摄影作者注册

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

·中文简体        ·English

·千载古城水流长 畅游历史文化名城——浙江绍兴  ·江西南昌城市风光  ·新疆最大的佛教文化遗址克孜尔千佛洞  ·寻民间“宝贝” 到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  ·浙江楠溪江水潺潺流 永嘉楠溪古村好美景  ·北京现代建筑——中国国家大剧院  ·CCN摄影月赛——“美丽中国”投稿开始,您的精彩照片准备好了吗?  ·优秀影人:安徽摄影家杨有春(2012.7.9-2012.7.22)  ·优秀影人:新疆摄影家——秦新平[2016.6.1--2016.6.30]  ·三晋名刹——山西太原永祚寺  ·每周影人:广东摄影家龚德保(2010.9.20-2010.9.26)  ·每周影人:吉林摄影家张兵(2009.3.23-2009.3.29)  ·侵华日军滔天罪行的历史见证——哈尔滨侵华日军第731部队旧址  ·每周影人:山东摄影家赵明(2010.5.24-2010.5.30)  ·每周影人:辽宁摄影家张文伟(2009.7.6-2009.7.12)  
更多>>
中华千古谜洞:北京延庆古崖居遗址
CCN传媒图片网 www.ccnpic.com  责任编辑:曾小凤 

  古崖居位于北京延庆西张山营西北约20公里处张山营镇东门营村北面的一条幽静的峡谷中一条不到10米宽的山沟两侧,距离谷底近10万平方米的陡峭花岗岩石壁上。古崖居遗址是古代先民在幽静峡谷中的山崖峭壁上开凿的相互毗邻、错落有致的岩居洞穴居所,是目前北京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、档次最高的古人崖居洞窟聚落遗址,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,遗址四周是一片秃山野岭。


  古崖居依其开凿的石室位置所形成的自然村落,可以分成前、后两个区域。前沟南、北、东三坡凿有91处石室;后沟东坡一处凿有26处石室;共计117处石室。这些石室的洞口毗邻,位置错落有序,石室一般高1.8米,呈长方形或正方形,其中以一明两暗的三套间居多。全部石室分布成楼层状,层与层之间有石蹬、石梯和栈桥相连。

114408-03312 古崖居后山景区

ID:114408-03312 古崖居后山景区 图片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 谢朝光

 

114408-03338 古崖居前山景区

ID:114408-03338 古崖居前山景区 图片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 谢朝光


  古崖居洞穴或呈长方形,或呈正方形,还有的为圆形,呈现出许多的人类生存痕迹;有单间、套间及三套间;有的上下相通,有的左右相连;最大的有20多平方米,小的仅为3-4平方米,洞穴内的高度一般为1.5-1.8米,深为1-6米不等。各个洞穴布局十分合理,里面分别凿有石门、石窗、石炕、石灶、马槽、壁厨、气孔、排烟道、廊柱等,一应俱全。其中,有一处开凿相对豪华的居穴被成为“官堂子”,据一般的推断,应该头领的住处。


  关于古崖居开凿的年代及用途史料并没有记载,在其山体和石窟内均无石刻图案和文字,唯一的出土文物是生活区前的一个石碾,因此,造成了至今史学界的专家学者众说纷纭,提出了各异的观点状态。 究竟是草寇山寨、戍边驻军、应避战乱还是少数民族聚居?至尽没有确切定论。目前而言,许多学者认为,这是距今1000余年唐朝以后五代时期的少数民族——西奚族聚居的崖居山寨。但对于这一观点,并无充足的证据予以证实,因此,古崖居常被人们称之为中华第一谜宫。

114408-0332 古崖居前山景区

ID:114408-03329 古崖居前山景区 图片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 谢朝光

 

114408-03364 古崖居前山景区

ID:114408-03364 古崖居前山景区 图片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 谢朝光


  从中部高地上的奚王府居高临下往下观看,在那蜿蜒曲折而又险峻的深谷的最狭窄处设置了第一道岗哨。其所处的位置可谓是一夫当关,万夫莫过。奚王府像是个军事指挥部,既隐蔽,视野又好,可居高临下观察深山峡谷中进山道上的军情和哨所,传递信号,指挥战斗。奚王府修凿得气派别致,犹如远古时的宫殿王宫。采光好,又避风。正殿高大宽敞,是部落首领指挥,议事和聚会的地方,也是全族部落进行重大祭奠的场所。

 

  由于洞窟开凿于沙砾花岗岩石上,石质疏松,颗粒粗糙,遗址区自然风化严重,加之人为因素的破坏,部分洞窟外侧岩壁酥粉严重,用手稍触即有沙石剥落。

114408-03369 古崖居奚王府区

ID:114408-03369 古崖居奚王府 图片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 谢朝光


  古崖居前区面积最大,但损坏的程度也最严重。整个山体看去,坍塌的部分使石窟从中剖开,内部结构和布局一目了然,特别是那些原在石窟内连接上一层,现已坍塌的残留石阶,看的更是一清二楚。在一幢相通的两居室和三居室,可以看那些修凿有回龙弯道的火炕,和设施齐全的厨房及卧室,抚摸那光滑笔直的墙壁,站在堂屋伸臂测量顶高,寻找古人在此居住时的真实感觉,体会西奚民族的生活习性和方式,探讨先人们修建防御工事和民居建筑的思路,令人感慨万分。


  综观东侧山体上的古崖居,集中在前,中,后三个区域,峡谷东侧不易上到峰顶,西侧不易下到谷底,整个山寨非常隐蔽,山谷有溪流,泉水,居家驻守都很便利。让人不得不为古人的聪明才智而赞叹,不得不为古人能如此科学地,巧妙地利用地形和地势,在如此险峻的悬崖峭壁上,修凿了如此绝妙的居山守险,败可避谷,且宜守难攻的军事工程和家居建筑而折服。只有这时,我才真正体会到古崖居为什么能够称之为千古之奇了。 (CCN传媒图片网 曾小凤)

(文章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)
Mr.
Mr.
ID:114408-03375
Mr.
Mr.
ID:114408-03374
Mr.
Mr.
ID:114408-03373
Mr.
Mr.
ID:114408-03372
Mr.
Mr.
ID:114408-03371
Mr.
Mr.
ID:114408-03370
Mr.
Mr.
ID:114408-03369
Mr.
Mr.
ID:114408-03368

本网所有图片版权均归作者所有,如有需求请与版权所有者联系。

更多图片>>
相关图片      
精彩推荐